广德人、广德事、广德新闻就上我爱广德网!

家乡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家乡动态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妙结合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易玉林陈朴庄蔡金义

莫言”和“高密东北乡”,一想到这两个词,我的脑海里就自动生成了画面和音乐:我看见一头小毛驴驮着红衣巩俐穿过起伏的高粱地,我听到姜文声嘶力竭地喊道。 吼道:“姐姐,大胆地往前走,不要回头……”他似乎能闻到9月9日酿造的新酒的香气。

我的血液滚烫,我的头晕,我的心沉醉。

莫言和高密东北乡共同酿造的这壶酒,后劲十足。

此时,距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小说《红高粱世家》)上映已过去36年,距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已过去11年。

喧嚣早已归于沉寂。 那块高粱还在吗?

2023年盛夏,跨越1400公里的山川,在潍坊的风筝和青岛的海风之间,我们终于降落在秦朝建立的高密度环境中。

阳光灿烂,绿波汹涌。 那是高粱吗?

不,是玉米。 答案有点令人失望。

然而,红高粱小镇、红高粱影视城、红高粱文化大院、红高粱酒庄、红高粱抗战博物馆……一个个鲜红的地方相继映入眼帘,到处都是红高粱。

秋天,红高粱镇的高粱变红了。 (档案照片)

这里是古齐鲁国的交界处,天地高地的热烈坦荡与芦苇深处的神秘诡异完美地融为一体。 在这里,作家与故乡的爱与恨纠缠在一起,一个村庄的过去与现在愈发显得魔幻现实。

像莫言一样侧过头,以45度角仰望天空。 风云涌动之处,一个现实愈加清晰——

莫言与高密东北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妙组合。

1.青沙桥,无边红高粱化作血海

刘铁飞油画《野红高粱》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摄

赤裸上身的莫言、姜文、张艺谋和年轻的巩俐放肆大笑,一辆红色轿子被几个壮汉撞成灰尘,周迅和朱亚文躲在高粱地里……莫言面前的这些老照片严氏故居金碧辉煌。 我告诉你,《红高粱》拍过电影、电视剧。

高密群众坦言:“张艺谋花了几千元种了60亩地,电影里高粱来回摇晃,其实是用吹风机吹起来的。” “我公公是酒肆里的群众演员,大热天他穿着内裤到水库边去。”“我去晒太阳”“九儿死了,黑黑的”太阳被我母亲工厂的机床上的齿轮取代了”……

那么,85年前高密东北居民与日军的惨烈对峙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一场戏?

“这里是青纱桥!” 拐进一条土路,高密人郭星月带我们来到一座简陋的石桥前。 周围的田野一片寂静,胶莱河里的芦苇丛生,知了叽叽喳喳,一只苍鹭飞走了。

左侧的石碑讲述了这座长仅41米、宽2.3米的石桥不平凡的过去: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连接平度、胶州、高密三县。船和车。

右侧翻开的石书介绍了这次伏击战:1938年4月15日,日军机动车辆车队开赴平度县城。 高密抗日游击队与东北村民伏击,打死日军39人,击毁军车7辆。 其中一辆装载着重机枪和其他战利品,被开回了游击队营地。

“喝了我们的酒,一个人就敢出去杀人……”没错。 电影和小说里,这是“我奶奶”挑酒送菜时被日本人撞的桥。 也是“我的爷爷”。 他拿着燃烧的杯子,冲到了日本车的桥上。

这时,一架架从青岛起飞的飞机从上空飞过,路上的运输卡车忙碌地奔波着。 40年前的春节,回国的莫言与工友张世家喝酒,聊起1938年孙家口伏击事件和公婆寺惨案。 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莫言在家乡一口气写出了长篇小说《红高粱世家》。 “我想用这本书来召唤那些游走在家乡一望无际的红高粱田里的英雄和纯真的灵魂。”

二十年前,莫言在北京的家中挂上了家乡画家刘铁飞的画作《桥的记忆》,从此每天面向青沙桥。

“我的祖先走在桥上,日本车驶过,牛羊在上面拉粪蛋,孩子们在上面采花采草,毛戏班子在上面唱歌,张艺谋的《红高粱》剧组坐在桥上。”桥。”

我们不能忘记300多名村民狼狈不堪的惨状,不能忘记军民同仇敌忾的雄伟山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伟大抗日精神。 2013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为“青沙桥”和“孙家口伏击遗址”立了文物保护碑。 在路口,高密设立了文化宣传栏,详细讲解了实际发生的伏击事件。

离青沙桥不远,2018年底,一位长发画家修建了一座宏伟的红高粱抗战博物馆。

2018年12月28日开馆的红高粱抗战博物馆,现已成为山东省红色学习基地、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密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里没有耀眼的声音和灯光,只有简朴的青砖墙。 馆藏3000余件文物,是对日军侵华罪行的控诉。 作为山东省红色科研基地、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高粱抗战博物馆迎来了大批群众参观。 现场一片寂静,人们的心都在翻腾着那场难忘的战争。

这里有小说中“我爷爷”的原型刘连仁被日本人抓去当苦力,进行反抗,在北海道的山洞里生活了13年才回到祖国的真实写照。 莫言曾两次参观该博物馆,并在其小说《大器晚成》中将一件日本军斗篷纳入该博物馆的藏品中。

博物馆外,六七个品种的红高粱在烈日下或迷人,或傲然。 馆内,刘铁飞创作的“嫩红高粱”、“野红高粱”、“土红高粱”系列比上一个更精彩。 法国著名艺术家盖勒评价:它就像梵高的《向日葵》一样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和激情。

二十年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刘铁飞最喜欢画人体和美丽的风景。 因非典回乡写生后,刘铁飞画完田野里的所有植物后,有了一个非凡的发现:“玉米、棉花整齐划一,高粱高低参差,随风起舞,耐旱耐涝,台风来临时就会吹。” 不会摔倒!”

后来,他在挨家挨户走访时,意外得到了两件抗战时期的文物。 听到一些老人讲述抗战故事,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从此,他像高粱一样扎根在高密东北乡的土地上,一点一滴地建成了这座红高粱抗战馆。 “当这个博物馆能够健康运转时,我会把它捐给国家。” 44岁时头发花白的刘铁飞说。

正如他的油画《幻红高粱》一样,刘铁飞正在热情地“燃烧”。 和“我爷爷”一样,他也是“东北乡人”!

夕阳下回望,“红高粱抗战馆”六个字熠熠生辉。 眼前,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变成了一片血海。

2.东北乡,一个充满爱与恨的王国

“我是中国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够在如此庄严的大厅里获得如此巨大的奖项,就像一个童话故事,但这无疑是事实。” 2012年12月,北京时间10月8日零时30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文学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这样说道。

童话故事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我们前往高密东北乡一探究竟。 事实给了我们两个迎头痛击:世界上本来没有高密东北乡,但莫言写了很多,现在有了高密市管辖的东北乡社区。 高粱呢? 过去,这里是滞洪区,高粱是救命粮。 雨很大,地势低洼。 可以坐船进去割红高粱。 现在高粱只用来酿酒。

在市区的莫言文学馆,我们找到了莫言的“自白”。 在小说《秋水》中,他首次提到“高密东北乡”。 从此,他高举这面旗帜,招兵买马,开创了自己的文学王国。

“高密东北乡”莫言泛指高密东北地区,包括他的出生地大兰乡平安村。 此地位于高密、胶州、平度三市交界处。 这里曾经地处偏僻、贫穷,盗匪横行。 莫言对于自己出生的这片“血腥之地”有着爱恨交加的情感。 他一心想逃离土地和乡村,于是四次报名参军,直到21岁才如愿以偿。

位于平安村的莫言故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其中包括推着轮椅的奶奶的2000年代的青少年。 这座建于1911年的普通北方民居,泥墙红瓦,东西厢房已被拆除。

低矮的门框和塑料覆盖的窗户。 走进去,里面又破又挤。 两个大锅证明这里曾经住过13个人。 狭小的房间,狭窄的炕床,转身困难,但这里却是莫言结婚生子的地方。 人们议论纷纷,不敢相信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竟然从这里走出。

2014年,张竹林拍摄了莫言和他的村民。 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起人们的笑容。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易玉林 摄

一个人只有离开家乡,才能认识自己,认识家乡。

“莫言每年都会回来。” 诗人邵春生是莫言亲友团赴瑞典领奖的成员之一。

20世纪80年代,莫言回国过年。 邵春生骑着自行车载着莫言。 道路坑坑洼洼。 他问莫言:你小说里的语言为什么这么夸张? 莫言回答:你去​​聂家庄看看泥虎就知道了。 突然对面来了一辆汽车,车头灯照在他们身上,他们双双摔倒,差点撞死了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2年,瑞典通知莫言获奖。 邵春生冲到莫言家里,把他抱了两圈。 莫言若无其事地走来走去,悠闲自在。 第二天就有100多名记者赶来。 当晚,白岩松连线莫言,山东高密首次在央视“闪现”10分钟。

离开家乡后,莫言明白了,“我和乡村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苗木和土地的关系”。 找到高密东北乡后,他的人物、牲畜、风景以及各种故事都随之产生。 1985年,莫言一口气出版了五部中篇小说。

在高密,我们已经确认,只有这片土地才能“生长”出莫言这样的作家。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距莫言故乡淄川三百四百里的地方,三百年前就有一位会讲鬼狐故事的“祖师”蒲松龄。 莫言小时候,集市上有说书的。 晚上,爷爷穿着草鞋讲故事。

“高密四宝”之一的高密泥塑,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村庄“生活富裕、产业繁荣、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景象。湖南日报社摄全媒体记者 李健

在高密,说不出为什么,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老宅前,河谷蔓延,寂静无边。 11岁就辍学的莫言,曾在这里独自放牛,仰望云海,想象力丰富。 2002年预言莫言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当时就在这片荒野中行走,泪流满面。 那年春节,他们喝酒聊天,通宵达旦。 或许,只有他们彼此明白,家乡和童年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文学给他们带来的苦与乐。

莫言的《青蛙》里为什么会有泥塑大师? 为什么《檀香刑》中有那么多雄壮的唱段? 《红高粱世家》九儿为何刚把一只蚂蚱从笼子里切出来? 为什么他的作品如此富有想象力和怪异? ,色彩浓郁,语言如黄河泛滥滚滚?

到了高密,我体验到了“四宝”。 我去聂家庄看了那些叫“咕嘎咕嘎”的泥塑和尘土飞扬的年画。 我去齐秀芳家里看她的高密度剪纸,厚薄与柔软交织在一起,然后在饭桌上听。 毛强几句话,你就明白了。

高密东北乡从地理故乡到精神故乡再到文学故乡。 莫言实现了“超越家乡”的梦想:“我只写生命中的一个小地方,但这个小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

21岁逃离家乡的莫言一次次回到家乡。

他举办文学讲座,为毛强传承建言献策,为学校捐款……

“莫言就像一棵树,吸引着所有文学爱好者。”高密市作协主席张宏伟说。

高密人钦佩莫言的低调、坚韧和不断突破,“你看,他还有巅峰!”

今年5月,年近70岁的莫言在上海向作家王安忆透露,他想用余生从小说家转型为剧作家。

3、高密度、艳丽高粱

高密,一座因诺贝尔文学奖而改变的城市。 外人都是这么说的。

“以前说高密在青岛西北,现在说青岛在高密东南。” 当地人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每年,莫言都会回到山东省高密市南山的住处。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如今,当你去高密时,你绝对想象不到,一个小城市不仅有两个高铁站,而且还毗邻潍坊和胶东两个机场。 漫步在城市中,您会发现很多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剧院以及大城市中常见的其他场所,这里也同样多。

前往东北乡,宽阔的旅游路是舒适的林荫路。 蜿蜒的焦河一路陪伴着你。 曾经的猛兽,如今变成了温柔美丽的国家湿地公园。 河边的柳树喧闹,有人拿着竿子在打猎。 据说是在大锅里炸透,沾上盐,酥脆无比。

食物也可以造就作家。 莫言就读的大兰小学设有莫言文学印象馆。 莫言写作最简单的起源,其实是他的邻居告诉他的:济南有一个作家,一日三顿吃饺子。 厌倦了吃糊状野菜的年轻人莫言,暗暗决定成为一名作家。

现在,在平安村,吃饭已经不再是问题。

这里,数百间平房排列成“井”字形。 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停着客车或卡车,院墙上都种满了花花草草。 在一户人家的露天庭院里,56岁的户主王德军把啤酒瓶堆在餐桌上,喝了几口。 他在泰讯智能制造工作,一天收入240元。 家里有15英亩土地,妻子副业是加工渔网。 我的儿子和儿媳在城里工作,我的两个孙女在上幼儿园。

卧室里,一堵照片墙让人眼花缭乱,展现了祖辈三代人的幸福生活。 五十多岁的王夫妇还额外拍了婚纱照。 几百米外的莫言文学印象馆里,莫言只有一张表弟20岁前的黑白照片,整个冬天穿的棉袄油光闪闪,油腻腻的。

谁能想到高密东北乡的生活会如此天翻地覆?

莫言故居位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社区,是一栋建于1911年的普通北方民居。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从前,窗台上摆着一瓶酒招待客人。 莫言偷偷喝了一口,每次都往里面倒点水。 现在,莫言故居前有一家卖九儿酒的酒铺。 老房子比莫言的还差的杜老三得知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热切地回国创业。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春风从湖南湘西十八侗吹来。 杜老三想起“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八个字,甩开了双臂。 他的酿酒作坊和酒窖的规模让我们徘徊了一会儿。

村角有一家“碧嘴书店”,挂着“高密东北乡作家协会”的牌子。 该协会去年才成立,实际上有67名会员。 毕醉校长熟练地在书上签名并赠送。 他感谢这个时代,并发誓要写出最长的小说,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3年夏天,山东省高密市红高粱影视城“欢乐星光之夜”游人如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入夜,距离莫言故居500米的红高粱影视城灯火通明,雾气缭绕,游人如织,其中大部分来自青岛。

这里是东北乡新晋网红打卡地。 人们白天游览古城,穿越影视剧《红高粱》; 晚上看表演、看烟花、喝青岛啤酒吃烧烤。

“以前,高密人出去旅游,但没有人来高密。” 红高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冉新回忆,2013年,《红高粱》拍摄电视剧,游客纷至沓来,高密就提出发展旅游业。

2021年影视城开业当天,周边出现5公里堵车。 今年夏天的“欢乐星光之夜”期间,有16万人到公园看花灯、听音乐,卖冷饮、帮忙劳作的村民们都富裕了腰包。

9月24日,高密“红高粱文化节”如期而至。 从2010年开始的“红高粱之约”每年都在进行。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截至10月6日将举办18项文化活动。

“莫言是高密第一个‘种植’红高粱的人,我们一定要打造好红高粱品牌。” 从市文化和旅游局退休的张竹林自发创办了中国红高粱文化创意培训班,免费将红高粱注入产品中。 文化。

高密专门成立了红高粱文化研究中心。 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给高密人民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他们正在大动作推广红高粱文化。

一阵欢呼声传来,红高粱影视城内,夜空中绽放出烟花,就像红高粱树在疯狂舞动。

满城尽是红高粱。

【记者手记】

热情好客的高密

这里有酒,有故事

易玉林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是鲁人,他的“好客山东”由来已久。

青岛人声称:“青岛是唯一一个可以喝啤酒、吃海鲜而不痛风的城市”,而莫言则断言高密东北乡是地球上“最好喝酒的地方”。 他的小说《红高粱世家》酒气十足。 如今,他的家乡平安村涌现了许多酒庄,高粱酒深受各国游客的喜爱。

高密人待客不仅以酒,更以故事。

高密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秀芳很懂得“剪”故事。 她将十二生肖的传说、高密妇女的日常生活以及莫言《红高粱世家》中九儿的故事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聂家庄人聂鹏,很懂得“钉”故事。 他的非遗工作室走进了中小学,非遗合作社丰富了一个村庄。 他制作泥塑,“创作”了“山东农村好青年”、“高密好人”的励志故事。

退休的张竹林懂得如何“种植”故事。 他在炉包店、铁匠铺里种植了红高粱文化。 “高粱姐”孙美英把热气腾腾的高密度炉包打开到了第四家店。 小家碧玉女铁匠齐梦琪,手持高密度菜刀出现在央视。

画家刘铁飞懂得如何“隐藏”故事。 他的红高粱抗战博物馆实际上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奥运吉祥物展览。 他与奥运会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伦敦奥运会。

红高粱文化研究中心的李大勇有很多故事。 他正带领着一批人,将莫言的故事和红高粱文化传播到高密大地,让世界重新聚焦高密。

高密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

莫言在莫言文学馆的照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摄

【文学之乡】

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有过极度的爱,也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有过极度的恨。 长大后,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我终于意识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然世俗、最神圣最圣洁的地方。 肮脏,最英雄最混蛋的地方,最能喝酒、最有爱的地方。 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族人喜欢吃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红高粱变成了长江中的血海。 高粱浓密灿烂,高粱悲凉可喜,高粱饱含爱意。 秋风萧瑟,阳光强烈,肥美的白云在蓝天中徘徊,肥美的白云紫红色的影子滑过高粱。 一队队深红色的人正在高粱树上拉网,几十年来一直如此。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