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到手

门票到手

2023-06-19 02:19:16  浏览:43  作者:管理员

1968年7月,永井隆与美国同行达成于1970年前完成合作合同的意向后,便打道回府,着手处理相关事宜。

1969年1月15日,永井隆再度拜访芝加哥,这次是最后一轮谈判。

此时,37岁的永井隆已升任为代理部长一职,与永井隆同行的还有富士电机三重工厂的设计师福岛徹也、富士电机家电海外事业部的三岛木稔,这两人也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Seaburg公司的谈判团队由Adea任主席,另外两人是负责销售的副社长布莱萨、公司律师克维纳克,匈牙利出身的克维纳克。

谈判从1月16号开始,到2月7号结束,并达成了两项重大事项:

1、 Seaburg公司给予富士电机家电自动售货制造方面的技术支持;
2、 富士电机家电从Seaburg公司采购60万美元自动售货机设备。

如今已成为自动售货制造中心的富士电机三重工场,当时有上千名员工,其中一半属于家用电器部门,另外一半员工生产电机。

富士在电机方面强,要不能叫富士电机吗?在一边看着电机部门过着好日子,家电部门的员根本没有斗志。

当时工场的处境真的很艰难。

富士电机的工场,每个部门都进行财务核算。东京的业务部门决定销售给特约经销商、用户的价格,称为卖价;卖价减掉销售毛利,是工场出场价;出场价减去工场的成本是工场的利益。

由于富士电机家电市场方面弱,以3%-4%的份额,和松下电器等大型家电厂家相比,价格要是不便宜就卖不掉。因为卖价便宜,工场出场价也被压低。相反,原材料由于采购的量少,价格较高。卖价便宜,采购价格高,就不太出利润。

生产强势商品的电机部门则让人羡慕!


市场在产品间、公司间进行竞争。同一工场内部,部门之间,集团之间也有竞争。正因为在同一工场有高利润率的电机部门,反而益发强化了惨烈的气氛。

加之富士电机家电每年销售都下滑,没人能知道三重工厂这些家电部门员工的饭碗能保到什么时候。

公司经营不善时,不仅社长、高管难受,三重工厂的家电部门的人们也感受到暗无天日。

正当此时,永井出手自动售货机业务,因为永井冷柜销售业务干的非常好,总能卖出好价钱,因此,三重工厂的人都强烈地表达了想搏一搏的心情。

而且,在自动售货机方面,三重工厂也不是白丁一个。

1965年底,三重工场开始尝试生产瓶装牛奶自动售货机,当然,当时还没考虑大规模进行自动售货机制造。

由于三重工场本来就生产用于冷冻、冷藏的冰柜,技术上还是有自信的,瓶装牛奶自动售货机可以说是冰柜的衍生品。

初步判断下来,只要改造冰柜的外壳,就可以生产出来。

工场先从研究圆瓶开始入手。

当时的牛奶瓶还有四方型、八角型的,研究瓶型是相当麻烦的工作,出瓶机构非常难。设计由工业设计平野由美子设计室长亲自操刀。

正在研究时,富士电机和seaburg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的消息传了过来。

大家认为这是要来真格的了,牛奶售货机可以说是练手,大家都要好好干一场。

1968年,seaburg公司发了样机给三重工场,技术人员立即进行了拆解,仔细研究,对出货机构的评价非常,认为作的非常好。以富士牛奶自动售货机的技术,可以生产出来这样的自动售货机。

工场方面给出的结论非常有自信,表示就这东西啊,那他们就先干了。签署合作协议前,技术团队就打造出了几台设备,做工非常好。

1969年,牛奶自动售货机面世。

不过,此时的富士电机还无法量产自动售货机,正好在合作条件中,有一项是seaburg要求富士电机采购60万美元的设备,按照1:360的汇率,相当于2亿日元,大约可以采购到400台左右的半成品。

用这些半成品,富士电机以来料加工的形式生产并进行销售,富士电机品牌的自动售货机开始现身。

虽说瓶装自动售货机靠自己的实力可以生产,使用纸杯用于销售咖啡的杯装自动售货机却还有困难。

因为杯装自动售货机里面有(现场)加工的流程。

富士电机为了尽早掌握这个技术,空运样机过来,三重工场在杯装自动售货机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供茶售货机的生产技术,这个技术在和三菱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和外国企业谈判,富士电机非常擅长。

当时和外资合作需要通产省的认可才行。通产省方面,由富士电机总部企划部的槙恒治、seaburg的克维纳克来负责推动。

通产省也知道富士电机想要赶上大阪世博会,因此,也加速了审批过程。

1969年9月,通产省正式通过了双方的申请。

这样,日本在自动售货机产业方面就有了三家与海外同行合资、合作的公司。

基于国内需求被唤起,日本自动售货机工业会为开始筹划对外销售。

1969年10月,工业会组织首次赴美自贩机产业考查团,进行了为期21天的考察。

​该考察团除了探索如何强化日本自贩机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扩大出口的方法论,参加NAMA(全美自贩机协会)的集会外,还通过参观主力制造厂家的工厂、考察重要运营商运营系统、与行业领袖开展座谈,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
这之后,欧美视察团在一段期间内定期进行考察,打开了与海外自贩机产业交流的先河,从这点看,最初的考察欧美确实是时机适宜,意义深远。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