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年|第2295篇
疫情期间咱们被压抑了三年,三年后旅游业迎来了持续一整年的报复式大反弹。
记得看过三亚文旅的一次采访,他们以为复苏就一个黄金月,谁知道是黄金季,现在已经快持续到黄金年了——酒店和门票的预订量就没有真正降下来过。
这一整个复苏的节奏里,年轻人们的旅行方式也有了很多次迭代,其中好几类没准你正在尝试。
比如特种兵式旅游,今年五一的时候,有个小伙五天闪现五岳,一天攀登一座,这是特种兵的标杆,也开启了年轻人们全国各地的特种兵之旅。
特种兵式旅行和休闲式旅行刚好相反,休闲是没计划慢悠悠,走到哪里是哪里,可能最多在酒店里惬意巴适的休息。
但是特种兵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逛完一系列目标景点,或者尝一遍目标美食,这就对时间把控,路线安排,身体素质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一旦出了差错,行程就会受阻。
特种兵式旅行,让周末两天时间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大江南北只要安排妥当,都能去,都能游,还能有不错的体验和收获!
再比如CityWork,城市徒步和城市漫游,从去年开始就特别火,每个人都向往成为一个文艺版本的街溜子。
大城市足够大,有充分的文化和历史纵深,值得每个人去细细挖掘,不同的视角能找到不同的美。
今年的趋势有点不一样,CityWork的目的地,开始从一线城市下沉到了二三线城市,再配合特种兵,就变成了选一个周末去顺德吃好吃的,去景德镇看文艺范,去淄博吃烧烤。
大城市有大城市纵深,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美好,今年网上火起来的很多小城市,比如万宁、芒市、顺德、甚至淄博等等,都是如此火起来的。
CityWork还经常和游戏结合在一起,比如和躲猫猫,一群人开启位置共享,用荧光手环分辨游戏参与者角色,在某个景区、街区玩,几人当猫,一群人当老鼠,贼好玩!
这两个熟悉的人比较多,那跟着课本游呢?
今年亲子游里最火的就是课本游,那些中小学生课本里经历的事件和场景,是不是特别容易代入进去?
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心中如果一定要有几个念念不忘的地方,书本里描述的那些黄鹤楼、三味书屋故宫、泰山、寒山寺等等,肯定有一席之地。
爸妈可以带着孩子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在一起,年轻人也可以从书本走向现实,从内心深处曾经的文字画面,变成真实存在的历史记忆。
今年旅游的火爆,导致去哪里都是人,上哪儿都得排队,这两个和旅行的初心冲突了,我们旅行有时候不就是为了图个清静,图个安宁么?
于是有一群人,他们反向旅行——去那些没人的地方,哪里越是没人光顾,哪里就是我要去的地方。
那些地方因为商业化气息不浓,反而有了当地文化原本的味道,也能见到吃到当地最生活的本味。
除了目的地,还有旅行的方式也有很多创新,比如抖音里很多博主出门前会来一个大转盘,转盘里把国内几百个城市和县城都放在转盘里,转到哪里去哪里,讲究就是一个随缘。
这种不确定性,往往因为期待不高,反而会有很多惊喜。
还有听劝式旅行,替身式旅行,比如挑战系列,挑战去跑马拉松,挑战去参加中国好声音,挑战去哪里应聘服务员等等。
网友们想去的,我帮你去,网友们只管出招,旅行博主们帮你实现。
这种实现恰恰也在带火一部分地方,也在带火一部分方式,比如特种兵式夜爬泰山、武功山最初可能就是这一类挑战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