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书·旅行

咖啡·书·旅行

2023-09-07 23:21:21  浏览:20  作者:管理员

咖啡·书·旅行

咖啡是成年人白天的酒



     早八人的精气神是咖啡给的,早起第一口,唤醒沉睡的心灵;敲击键盘,重启状态……

     每天一杯咖啡,今天又是被治愈的一天

     这个夏天,终于轮到咖啡火出了圈。瑞幸和茅台的刷屏,既突如其来又如期而至,不管是主动接梗,还是主动埋梗,甚至是危机公关,处理的恰到好处。

      喝“酱香拿铁”能开车吗?这个话题,瑞幸公关早就准备好了答案,等着媒体在周一的上午来提出,并买好广告平台流量加以引爆。就这一个梗,在微博制造了4.4亿阅读量……

      咖啡和酒的关系很微妙。喝咖啡喜欢一个人,喝酒就要拉帮结伙,在推杯换盏、胡吹海侃中5块钱的二锅头也能喝出茅台的滋味。咖啡和酒对于成年人的作用都是一样的,享受的都是精神出逃的过程。苦涩,是它们第一口的滋味,就像成年人的生活。只不过,第二口,就有了不同的滋味。你品,细品……甜、苦、涩、酸、辣,全凭自己选择。         从高中到现在,喝咖啡已有二十年(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咖啡于我的意义,更像是不断变幻的精神符号。从速溶、冻干、挂耳到手冲,层层递阶的过程也是自己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生活追求的过程。

      这个夏天,终于入手了一台入门级咖啡机。 每天早起十几分钟,选豆、研磨、萃取……让喝咖啡的意义又上升了,平淡的生活又多了几分精致感,除了孩子、老公、父母、工作,又增加了focus的点。豆子选择浅烘、中深烘、深烘,苦味、酸味、甜味各有不同,“醒豆”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明治、朝日唯品、慕美花田,搭配咖啡的牛奶也实在是贵;野草莓、M2M、河汉,这些牌子的咖啡豆有果味的也有巧克力味或是坚果味的,在此之前,我喝到的咖啡就只有苦或酸;美式、dirty,拿铁,是放奶和不放奶,还有先放奶或者后放奶的区别……

     ——每天沉浸在如何能摆弄出一杯好喝的咖啡上,暂时性忘记了那些让我焦虑的“点”,也为家庭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以致于我好几次看到石先生出门前一定会狠狠地看上咖啡机好几眼,我知道他一定在心里默默地拜了拜: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

     最近几天,大数据频繁给我推送“喝咖啡的危害”,让我不得不开始怀疑,这一年的健忘和记忆失常是咖啡在作祟。我不得不把喝咖啡的习惯从早上一睁眼、空腹,改成了上午9点以后。没办法,35岁以后一定要开始注意养生了。

     石先生眼中的那个婚前“文(装)艺(逼)小青年儿”又回来了,时不时还能看到他看我时眼里的小火星儿。

    戒烟、戒酒,是最近石先生的“功课”,这次,他信誓旦旦、兢兢业业的样子让我开始信以为真。当我一个人喝着“锐澳”,问他要不要来一杯的时候,他极度渴望又略带歉疚,似乎还有点羞涩的小表情,让我把珍藏已久的“崂山”递了过去。“媳妇儿,可以吗……”“媳妇儿,你真坏……”嗯,这次他又“挂科”了。

     我选择用咖啡给他补课。咖啡、烟、酒的一个共性,不都是为了提神吗?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

      就这样,我从每天早上做一杯咖啡变成了做两杯,从早起十分钟到早起二十分钟还有可能会迟到,我既乐在其中,石先生也喝得有模有样。但烟却是一根没少抽。看来,补课费是白交了




书是许多烦恼的解药



从立夏到入秋,读书的节奏和热情仿佛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这个夏天,读的书少了——只有7本。读书的目的也有了些许变化。看哪一本书,随着心情而来。

 

《中国历史超好看》

不错的厕所读物

孩子喜欢玩“三国杀”,总是问我三国时代的历史,我自诩《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深度爱好者,可有些较真的问题,还真是挠头。于是,我从书架上拿起了《中国历史超好看》这套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刘联军火烧赤壁、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西晋『八王之乱』、东晋前秦淝水之战……曹操、曹丕、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谢安……正史的记录,野史的传说,戏剧的编排,算是这套书的特色。通过现代视角、诙谐幽默的语言梳理了从夏商西周到清朝的历史,并透过历史解构历史人物。不像一般的历史书读起来很枯燥,这套书让人有点上头,一天一本,很快读完。

                                         

《尘埃落定》

男人成长启示

这是我第二次看《尘埃落定》了,第一次是在大学时,那时懵懵懂懂,好多不太理解,但也对我影响颇深.

这本小说是由藏区作家阿来所作,讲述了一个土司家族以及一种土司制度由盛而衰的故事。里面有对奴隶制的叙述,也讲述了国民党军队入驻与解放军入驻时的情形,揭露了土司制度瓦解的前后渊源,里面还特别讲述了落后并给当地带来厄运的鸦片种植,以及建立流通集贸市场这些先进事物。新中国成立的顺势而为、势不可挡导致了土司制度瓦解的必然,同时向世人传达了历史在不断进步,一切旧制度都会灭亡。

主人公二少爷有着大智若愚的人生智慧。知是真傻还是假傻,少年时他不与哥哥争夺权力和财产;长大后,他改种罂粟为麦子,建立市场和银行;当自己的女人被哥哥占有,被仇人欺辱,他能够做到隐忍。他的傻表面看起来是傻,实则是人生大智慧。因为保持实力永远是第一位的。

傻子二少爷傻在每天起床都会问身边的人两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身为一个土司的儿子,一个众人眼中的傻子,提出这种层面的问题,颇具荒诞色彩。然而,直到故事最后再回头看,才意识到只有傻子在这种寻找自我中一直在坚持自我,聪明人全部陷入了毁灭的深渊。

傻子并非傻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宿命,最后的结局都是像尘埃一样落于大地……

     《阿勒泰的角落》

感受单纯与质朴

《阿勒泰的角落》是关于新疆的最美丽文字,这是现代版《呼兰河传》。李娟以天然而纯真的笔调描述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点滴趣事:做裁缝、可爱的孩子、来来去去的陌生人。她刻画的不是一组有关新疆的异域风情,她刻画的是我们内心的牧歌:白雪和阳光,青草和白桦林,优美、明亮。

读《阿勒泰的角落》,总能真切地看到独自站在荒野中,努力而耐心地体会着种种美感的过去的自己……漫长过程中,一点一滴贯穿其间的那种逐渐成长、逐渐宁静、逐渐睁开眼睛的平衡感,也许正是此时全部希望生活的根基与凭持吧。——李娟

《伊凡伊里奇之死》:

小人物的反面教科书

这是托尔斯泰晚年写过的一部很薄的小说。小说讲述了彼得堡一名高级检察官伊凡·伊里奇的一生。他婚姻幸福、事业有成,是世人眼中的人生赢家。然而,托尔斯泰却说,伊凡所经历的生活是最平淡无奇的,也是最可怕的。伊凡·伊里奇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上流社会,成为公务员;在该结婚的时候他娶了一位迷人漂亮的女人;当他生儿育女与妻子渐渐疏远后,他也为了保持体面维持着这种家庭生活。就这样,他左右逢源地度过了事业和家庭上的中年危机。伊凡·伊里奇的生活正在愉快而体面地继续下去。然而,幸福的小船说翻就翻。在事业人生最高峰的时候,伊凡·伊里奇在布置新家安装窗帘的时候,不小心从梯子上跌落,一病不起。曾经相亲相爱的家人只关心他的俸䘵给她们带来的生活支持;他的那些同事,只在乎他空缺的职位,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升迁的机会……伊凡·伊里奇开始认真地反思他的一生,他悔恨自己过去所有赖于生存的一切,原来都是错的!在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才发现终其一生,他只是为迎合别人的期许而已。在豁然开朗,想重活一次的期冀中,他死了。

读这本书,多少可以看到我们身上伊凡·伊里奇的影子。多少人的努力,只为赢得别人的认可,获得荣耀与名声,财富与权势,在这个过程中最终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就像伊凡·伊里奇,直到人生的最后一刻他才认识到,自己花费了一生的精力,所追求的那些表面荣耀,虽然曾经换来陌生人的羡慕与激赏,但却没有换来身边人真心的善意与对待,到头来仍是一场虚妄。呜呼哀哉,这是多么痛的领悟!正所谓,输了自己,赢了世界又如何?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一个有关村里老大爷没钱的故事

故事讲了一个退伍上校经年累月地等待政府发布法令允诺的退伍金,在经济拮据中日复一日地苦熬。这个整日为生计而备受煎熬的过程,是从混着铁锈的咖啡开始,接着是接二连三地想着把家里所剩无几的财产(缝纫机,老钟,墙上的画)拿出去典当,然后是被迫琢磨着是否要把死去儿子留下的斗鸡卖掉,最后是小说结尾上校在妻子不依不饶的逼问中,负气丢出一句“吃屎”,至此从头到尾,日子是越过越糟,每况愈下。而在他无奈的等待中,她的妻子唯一能做的,只是一边在哨音似的哮喘声中用五颜六色的碎布拼成衣服上的完美补丁,一边抱怨着“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在马尔克斯的笔下,等待是上校在心理上为自己蒙了一块黑布,可以让自己看不清近在眼前的走投无路的生活。

我觉得这篇小说干净,质朴,没有炫技般的手法和魔幻的情节,但实质残酷、孤独、冰冷,告诉你希望又让你深陷绝境,悲凉而执着,我看得很爽。

  

《酒国》:

对莫言的想象力叹为观止

第一次读多重结构的小说,很新奇。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读者的阅读经验,真真让人称奇的一部小说。珠玉在前,就不难现象莫言的《生死疲劳》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了。

这部小说有三层叙述结构,第一层是检察院特级侦查员丁钩儿进酒国调查地方官员烹食男婴一案,却无法逃离酒色陷阱,最终跌进茅坑淹死的中篇小说;第二层是与“莫言”信件来往的酒国博士李一斗创作的九篇短篇小说,从李一斗的角度讲述了酒国中一系列荒诞故事;最后一层是“莫言”与李一斗往来的信件,最终“莫言”亲临酒国与李一斗等人见面,并与自己笔下的“丁钩儿”一样不可抑制地接触酒色、开始堕落的故事。

莫言自己评价《酒国》:表现了我对人类堕落的惋惜和对腐败官僚的痛恨。

狂放的想象,荒诞的现实。阅读的强烈快感,掩盖不住现实的荒谬。小说架构,堪比略萨的《胡利亚姨妈和作家》,但精彩度与狂欢度,超越略萨。

《西线无战事》 :

值得铭记的战争真相

One Peace?




旅行是平淡生活的一次越狱



撒花:

感谢领导、感谢同事,成全了我为期一周的出逃。



“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我带着父母、孩子和石先生逃到了有着三千年文化底蕴的山西。

山西是片异彩纷呈的地域,既有古踪可寻,又有高山可攀,佛光庇佑下尽显安康。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走进恒山,如同走进了一幅智者的画卷,顿时禅意满眼。

              平遥城古朴的城楼、青砖灰瓦的城墙、逼仄的巷弄、玲琅的商铺,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在夕阳渐远的瞬间,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婉与厚重。

            踏进古城往昔,望尽千年风霜。这里,是苏轼诗中驰骋的云中郡,是北魏的首都,是辽金的陪都,是明朝九边重镇之首,是清朝的京师屏障。这里,就是大同。

      一座古寺,建于悬崖峭壁之上,仅靠几根木柱支撑,凭栏远眺,感受1500年前悬空寺的玄妙。

      如果想了解一座城市,那就去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走进山西博物院,与文物对话,与历史重逢。 

     即使我并无参佛、礼佛的信仰,也不得不为云岗石窟驻足停留。1500年前,北夷之族拓跋鲜卑将他们的雄心勃勃“国祚永康,十方归伏”刻在武洲山上。历史滚滚向前,不会为谁停留,但这片石佛造像将他们的精神血脉永远镌刻于世人心中。

   

     五百年的晋商风云,裹挟着荣耀和悲喜。庭院深深,十米院墙,挡住的又是谁的命运?

     一年见千年,千年入眼中。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