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公木先生作词
1999年在公木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之际,市政府为其在烈士陵园建立了墓碑。2000年经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原文化局旧楼建立公木纪念馆。
2002年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辛集市委联合录制了文献专题片《永远向前》,播出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2003年元月,纪念馆由原来的文化局旧楼迁至新建文体中心图书馆四楼。
2006年6月公木先生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革命名人”之一。2007年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拨款专款2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于2007年11月20日正式开馆。升级改造后的纪念馆展览面积达到280平方米,展出照片127张,展柜21个,陈列展品150件。书画展览面积130平方米,展览书画38幅,建成了声、光、电齐全的现代化纪念馆。升级后的纪念馆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现在作为人文资源的“公木纪念馆”已成为研究公木先生的资料中心,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和向世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成为辛集市文化教育的一大亮点,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作用。
公木先生在1910年6月21日出生于辛集市北孟家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他先后考入直隶 正定省立第七中学(即现 河北正定中学)、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国文系。1930年1月公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以及独特的诗歌风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2年冬,公木与同学一起拜访了在北平探亲的 鲁迅先生,聆听了教诲。并为他们正准备筹办的 《文学杂志》向 鲁迅先生组稿,鲁迅对他们的《文学杂志》给予了支持和指导,并为创刊号写了一篇新作《听梦说》。学生时代,公木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因搞暴动和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
1939年秋,公木在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时,与同科的朝鲜籍音乐指导郑律成一起,两人决定合作谱写一部由八首歌曲组成的《八路军大和唱》。那硝烟弥漫的战场,那冲锋陷阵的号角,那威武雄壮的队伍,使诗人的灵感之火化作撼人心魄的诗句。公木带着激情,一气呵成,写出了《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八路军与新四军》、《炮兵歌》、《骑兵歌》、《军民一家》等八首歌的歌词。
他从1928年开始写诗,70年来,始终以生命为诗,以战士为本,坚持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用自己最真诚的声音与时代的主旋律相共鸣。
公木先生创作完善,演绎《诗经》、独辟《老子》、研读毛泽东诗词、探索高深的“第三自然界”。更是获得了中内外的无数赞誉。
诗人公木的成功词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更是不可不提的,这首“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作曲家郑律成谱曲便犹如插上了翅膀,当年,它带着高昂、激越的旋律自由地翱翔在根据地,萦绕在清凉的上空。50多年来,这首歌曲激励着一代 八路军战士,一代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战斗、成长、夺取胜利,为人民建功立勋,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举世闻名的歌曲 《东方红》的诞生和定稿发表中,公木也倾注了一腔心血,这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都证明了他在创作问题上的宽厚胸怀。公木又确确实实是“以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公木原诗、词、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人们也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
一切河流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向着热腾腾的太阳,跟你一样”
--余光中
随着一帧帧,一幕幕的场景重现,我仿佛看到了来自于那战火纷飞年代的浴血重生的公木先生。他怀着满腔热忱,义无反顾加入革命大军。
我仍然记得,每次军训的时候,纵行高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高亢的,震撼的,每当这朗朗上口的旋律再一次唤醒我对那段战火纷飞历史,我不禁联想,如果我们生于那个时代,我们怎么担起时代的重任,我们怎么有一而再、再而三重头再来的勇气。
我们幸生于华夏蓬勃之际,更当以少年一身热血,像公木先生一样,砥砺奋斗,创就祖国新的辉煌!
负责人:刘晨暄
图文:贾子贤
编辑:贾子贤
责编:刘晨暄
扫码关注 了解更多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下一篇:重庆各区的超全景点合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