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天地】李景常:登“滕王阁”
2023-08-19 01:57:05 浏览:64 作者:管理员




题记:有幸在南昌几次登临游览“滕王阁”,诵读《滕王阁序》,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登“滕王阁”
文/李景常
江南有三大名楼,一是湖北黄鹤楼,二是湖南岳阳楼,三是江西滕王阁。滕王阁伫立在南昌市的赣江东岸。赣江南与珠江相望,北连长江,南北贯穿流经整个江西。这滕王阁依城临江矗立,瑰伟绝特。每到夜晚隔江相望,璀璨的宝石蓝光和粉红色的霓虹灯将滕王阁的轮廓勾勒得美轮美奂,真是飞檐巍峨流光溢彩,亦真亦幻犹如仙境。尽管今日的南昌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有几座的高度远远超出了滕王阁,但谁也遮掩不了滕王阁那华美的古典建筑艺术,以及从这座建筑中散发出来的,深沉的令人不断解读的悠久的历史魅力。到南昌就不能不登滕王阁,因为王勃写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真是太美了,堪称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经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只有站在滕王阁上,凭栏远望滚滚赣江,默念着王勃的诗文,才能亲近滕王阁,解读滕王阁,感受滕王阁。唐高祖李渊当皇帝时,将他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封为山东滕王,元婴就在山东建阁,取名“滕王阁”。后又任豫章即洪州都督。豫章、洪州都是现在南昌的曾用名,因唐代宗名李豫,为避讳“豫”字,豫章名字就不用了。李元婴在赣江边又建了一阁楼,仍冠名“滕王阁”。此阁规模很大,高九丈,共三层,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上元二年唐高宗时,时任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修好之日,正值九九重阳日,大宴宾客,请来江南众多才子填词作赋,咏颂滕王阁。恰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到交趾县(今越南北部)看望他父亲,路过此地也被请来。当时真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酒兴正酣,阎公都督请各位行文赋诗以纪滕阁欢宴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露展才思,孟学士也早有准备,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所以就互相谦让。可让到末座王勃时,其年少不谙世事,稍有踌躇满口应承,众人愕然。阎公不快,离席赏景,令小吏,一句一报。这王勃先小酌,然后小寐,起身端坐书案,神情凝重,提笔挥毫,于是就有了这篇令人回肠荡气叹为观止的《滕王阁序》。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公惊叹,此乃天才也。于是率众人侧于王勃,观其一气呵成。这件事在唐代王仲舒《滕王阁记》中,有详细记述。一千多年来,这滕王阁几经损毁,又几经修建。我们现在看到的滕王阁,是南昌市1985年开始,到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落成,这是历史上第二十九次重新修建。重修的滕王阁规模更大了,高57.5米,从12米高的台基之下的底层算起一共是九层,寓九重天之意。占地47000平米,仿宋风格。现在仍然是南昌市甚至是江西省的标志性的建筑。只有在国运昌盛、国富民强、和谐共荣时才能建塔修阁。如果说当年的滕王阁,在王勃的笔下是楼台层叠就像高耸的青山,直插九霄云外;阁檐飞架,又像涌动的霓彩,飘洒八方的流虹。站在高高的阁上往下看,楼台高的连地面都看不清,只有水中的倒影。这些夸张溢美之辞,正是今日重修的滕王阁接近真实的写照。滕王阁不只是一座阁楼,而是一组建筑,高高耸立的主阁楼两侧各有一座比较矮小的亭式建筑,远远望去,会使人感到对称、平衡、和谐。门前有一尊用青铜铸造的,高2、5米三足“八怪”宝鼎,寓意金石永固。还有一处悬着一口我从未见到的偌大的钟,取名“千禧钟” ,每当敲击时,那深沉悠长的钟声将会震荡整个南昌市,穿透远处的西山梅岭。拾级而上走进阁楼大厅,迎面就是竹刻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序》,两侧有汉白玉的大型浮雕壁画,就是《滕王阁序》中描写的当时文人才子荟萃的场面,和王勃挺立船头去交趾看他父亲的画面。乘电梯可以直达阁顶,步行楼梯也是钢筋水泥的了。对这一点我一时感到“大煞风景” ,有些冲淡了滕王阁在我心中古典而神奇的感觉。转念一想滕王阁在漫长的一千多年,几经毁损几经修建,每次修建都间隔很多年,肯定都会把当时的审美观念,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手段甚至是建筑材料融进去,这样反而有了时代的印记。如此想来也就释然了。登高才能望远。在阁楼的最顶层凭栏远眺,想象着“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时,那水雾渐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景色;“雄州雾列,闾阎扑地,钟鸣鼎时之家”的富庶之邦;“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的繁忙商贾;“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怡然自乐;“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凄美画面。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彭蠡即鄱阳湖的古称,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在南昌北部一百多公里处。当年小小年纪的王勃真是胸襟开阔才华横溢。不想王勃这样有才的年轻人却是“命途多舛”。先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后又因擅杀官奴,被判死刑,恰遇大赦,被除名放逐,连累其父也被贬为交趾县令。可他并未沉沦,那怀才想遇,实现自身价值,盼望被招而报效国家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 ,叹息“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向苍天发问“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即使在这个时候他对当时的国事昌运,政治清明也是十分赞赏的,不因个人的一点坎坷境遇而抹煞社会主流。他认为“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此时他的人生态度更是为后人所推崇和学习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站在高高的阁楼之上,怀古喻今,回想自己大半生一路走来也是顺境与逆境互换,坎坷与通畅交织。曾经有过快乐的童年,颠沛流离的少年,向命运抗争的青年,事业辉煌的中年,跌宕起伏的壮年……如今已是年已花甲,庆幸自己和自己的同代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盛世中华,也应“达人知命”,“清虚淡泊,归之自然”了。再一次登“滕王阁”,已是冬季,将她永远定格在心底。“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已成为我的人生态度和励志座右铭!滕王高阁赣江边,
阅尽沧桑逾千年。
秋水长天仍一色,
落霞孤鹜双飞还。
瓯越蛮荆天翻覆,
三江五湖地焕然。
书生才俊今若在,
定能挥毫谱新篇。
2015年6月据记忆整理

作者简介:李景常,1953年生人,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退休。业余爱好诗词创作。
以上封面和图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愚羊
审核编辑:皇甫
制版编辑:刘拥军

顾 问:吴国梁 陆永和 万 毅 王晓群 于成云
主 编:杨凤莲
执行主编: 李世良 何艳华
编辑部主任:刘拥军
散文部部长:何艳华
小说部部长:孟庆江
律诗部部长:华久霞
自由诗部部长:郭淑云
平台协调部部长:龙敦银 岳兴林
编 辑:何艳华 李世良 华久霞 郭淑云 樊静泉 杨永叶 孟庆江 皇甫春兰 楚心民
策划组稿:于成云 孟庆江 龙 敦 银 岳兴林
制版美编:刘拥军 白舟波 崔菊梅
主 播:其 强 竹林听雨 王小茹
长期法律顾问:李怀陆(律师)

一、《大中原文学》本着为文友提供服务宗旨,特设《散文精选》《小说天地》《大中原诗韵》《唐宋律风》《诗词天地》《主编荐文》《往事情怀》等栏目。二、投稿须为本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收稿7天内刊发,如需修改时,错别字由编辑自行处理,稍多修改与作者商议进行。如7天后未刊发,可撤稿另行处理,三、打赏费5元以下(含5元)按作者平台各50%分配;5元以上至50元按作者60%平台40%分配;50元以上按作者70%平台30%分配(含50元)。2元以下(含2元)打赏费不再发作者稿费。平台收入,坚持取之于文友用之于文友原则,一是用于奖励编辑和制版老师的劳动付出。二是用于奖励每月超百流量的作者。三是待有点积累后,以《大中原文学社》名义做些社会性公益慈善事情。四、为方便稿费领取和投稿,特邀作者加主编微信。微信帐号15716528737
扫码关注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