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国(境)展文物简介及门票欣赏(五):195-1-11 太保鼎

禁止出国(境)展文物简介及门票欣赏(五):195-1-11 太保鼎

2023-07-25 10:17:34  浏览:67  作者:管理员

宝中之宝——禁止出国(境)展文物简介及门票欣赏(五)

195-1-11 太保鼎

白纪元

天津博物馆的传世青铜器“太保鼎”是西周初铸器,历经三千年风雨,几经流离,最终成为天津博物馆的藏品,被誉为镇馆之宝。


太保鼎因为鼎内壁上有铭文“太保铸”而得名。铭文中提到的“太保”是商周交替之际非常重要的周族重臣召公奭。召公奭是周王室同姓的“姬”姓宗亲,因封地在“召”而以“召”为氏。召公奭曾做过辅佐成王的“太保”,三保是周代“三公”之一,因此而被尊为“召公”。召公奭历经武王、成王、康王三朝,是西周初期的定鼎之臣,有辅佐成王和康王成就盛世之德,使成康年间达到四十年刑措不用的生息安定。据《史记*鲁周公世家》所记,武王在位十一年,伐纣至牧野,破殷入商宫。武王建立西周。武王在伐纣立周的第二年去世,儿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召公奭和周公一起辅佐成王,周公为太师、召公为太保。

关于周召公有这样一段传说,为了辅佐成王,召公呕心沥血,甚至常常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亲自过问民生疾苦,因此他死后,无数百姓捐钱为他打造了这只太保鼎。意味是建国安邦的重器。太保鼎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该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在商周青铜器中独一无二。

千百年来,承载着百姓祈求国泰民安、天下大治心愿的太保鼎,始终是只见文字记载、不见真身的传奇。因此,历朝历代,无数将相名臣都希望能找到这只传说中的周召公太保鼎,来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传说,清代顺治、康熙两朝的顾命大臣、太子少保鳌拜,就曾经派出近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太保鼎,甚至开出了万两白银的奖金。可即便是这样的重奖之下,仍旧没有找到太保鼎。直到100多年后的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之后,先后被山东济宁钟氏、南海李山农、日照丁跋臣等人收藏。1917年,清光绪年进士时任袁世凯政府国务卿的徐世昌将西周太保鼎连同西周太师鼎、西周小克鼎、西周克钟一并收藏。此后,太保鼎一直由徐家收藏。1958年徐家后人将它们捐献给国家,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据记载,这件青铜器的出土,是当地的几个农民在地里干农活时发现的。当时一共发现了七件青铜器,每一件都十分精美。由于出土于山东的梁山地区,因此,这7件青铜器被称为梁山七器。如此珍贵、堪称国宝的梁山七器,现在保存在国内博物馆仅此这一件。中国国家文物局确定的首批64件不允许出境展览的古代艺术品当中,西周太保鼎名列其中。之所以不允许出境展览,就因为这件耀世奇珍,过于珍贵,绝对是国宝中的国宝。


令人遗憾的是,梁山七器7件国宝,从出土的那天起,就成了各种势力争相追逐的对象。鸦片战争以后,更是成了帝国主义抢掠的重要目标。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它们只有四件被妥善保管。其中,大保簋,藏于美国费里尔美术馆;大保卣,藏于日本白鹤美术馆;小臣艅犀尊,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还有三件至今下落不明,目前保存在国内博物馆的只有这件太保鼎。


本期阅读推广门票奖品为:

↓↓↓ 三连一下,天天好心情!

评论区

共 0 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