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原生态旅游资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逐梦文化强国——贵州理工学院理学院幸运小分队
2023-07-24 20:03:50 浏览:46 作者:管理员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精髓,理学院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幸运小分队”在张世功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22日赴凯里市民族博物馆开展了以“铭记民族文化,坚守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切身体验黔东南原生态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原生态民俗文化实地考察学习
“幸运小分队”在凯里市民族博物馆参观了综合馆、民族文化馆、服饰银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切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民族文化馆中,队员们亲眼目睹了黔东南州各少数民族,特别是苗、侗两个民族的居住、服饰、民风民俗等,馆内陈列了若干少数民族宝贵的原生态民族实物,有平时难得一见的民族瑰宝,也有极具民族特色的日常用品,从盛糍粑的竹篓到祭祖幡旗,从特色建筑到民族服饰,从龙舟到明清时期的村寨款约,处处呈现了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传承。
黔东南丰富的原生态民俗文化
凯里市是贵州省东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苗族和侗族特色文化传统。在凯里民族博物馆中,实践小队成员们领略了苗族刺绣的繁复精湛、侗族木构建筑的独特魅力以及各类传统工艺品的珍贵价值。这些原生态文化的传承不仅展示了凯里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向世人展示了苗族和侗族民族智慧的结晶。
展馆内设置了丰富的展板、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区。工作人员通过讲解和解说,向游客讲述苗族和侗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和民间故事。还通过显示屏和音频设备让游客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了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世界文件的侗族大歌,切身体验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和歌舞。此外,博物馆还定期在广场举办民俗节庆和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独特民族魅力。
实践小队成员还去往“泥哨”手艺人家里了解制作泥哨的材料来源、生产流程、制作工艺、产销情况,与手艺人就产品开发保护传承、未来打算、存在困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原生态文化对黔东南旅游的影响
黔东南充分认识到将当地的苗族和侗族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建立民族特色景点,发展自身民族特色,让游客们能够在欢声笑语中融入、理解当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黔东南还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对于各种河流的治理保护也是效果显著,遵从着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且提倡低碳环保旅游,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原生态美景的同时也能够锻炼体魄。
黔东南通过发展旅游服务行业、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让居民们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原生态民俗旅游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的稳定。目前,黔东南又正在开发民族体育产业,正在走出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原生态旅游模式,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积极健康向前发展。
在凯里市实地调查的日子里,贵州理工学院社会实践小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受触动。实践小队成员钟守成表示:“在凯里市,我亲身感受到了原生态民俗旅游的魅力,也更加明白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将竭力传承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努力发扬光大贵州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成员也表示,他们将把在凯里市所学所感带回学校,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从数据统计分析角度,为促进贵州原生态旅游提供进一步的建议和意见,为推动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 | 幸运小分队
一审 | 张 梦
二审 | 张世功
三审 | 章丽娥
编辑 | 王书娅
出品 | 想理新媒体中心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