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人、广德事、广德新闻就上我爱广德网!

广德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广德旅游

文旅丨五“悬”齐聚一沟,浓缩的南北奇观/刘二龙

“悬”齐聚一沟,浓缩的南北奇观

刘二龙


(一)来自北方的五“悬”
“悬”字的含义,在字典里有5种解释,其中最基本的解释是: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梁刺股。
我这里所谈“悬”字释意,不是为了说文解字,而是在晋西北管涔山的一条深山沟里,珍藏着千年悬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景观悬吊在半空,如蛟龙出海,又如仙子归来,一个“悬”字诉说着他们的前世今生。
我们深知古往今来,生命源于自然,死后回归自然。大地广博以载物,人类行走于斯,生活于斯,死后回归于斯。这似乎是人类延续了几千年的亘古习俗。人类文明从走向有固定居所时起,习惯了依托厚实的大地建筑住宅、修造坟墓,才算是安心坦然。然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往往不断追寻生活的美好寄托,探索生存之道,部分生活区域的人们硬是把住宅、寺庙、棺材给“悬”了起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已解、未解之谜,这不能不说是古人赐给今人的物质与精神的神秘传奇。
明代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学名著《徐霞客游记》中曰:“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可见,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然山川、宇宙万物的探幽寻秘和用心感受,从未停止过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去表里山河中寻找生命之本源,去领悟生存之道。于是在人类繁衍生息的这块土地上,悬空村、悬空塔佛、悬崖栈道、悬棺、悬空寺便有了说不尽的神奇,讲不完的生存之神秘。
如果说,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奇特的悬空建筑,那绝对是位于山西恒山西侧的金龙峡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的悬空寺,这是国内仅存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这座悬空寺为北魏时所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该寺建在如斧劈刀削一般离地面50多米的悬崖上,整个建筑都悬在半空中,那些层层叠叠的殿宇犹如粘贴在上面。所有建筑只有数十根木柱子将其撑住,很像“危楼”,但悬空寺却经历了无数次的山崩、地震、雨水侵蚀,1500年来始终屹立不倒。这样的建筑奇观用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人们观后唯有惊叹,赞叹!!!
如果说,山西恒山的悬空寺是国内现存仅有的释、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那么晋北宁武境内的石门悬空寺是距今有1400多年一个佛教文化、今古奇观、传统村落和秀丽山水完美融合的避暑旅游胜地。这里的集栈道、崖缝、桩崖、悬吊、洞穴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奇景,堪称“晋北奇绝”。
这座建筑气势雄险的悬空寺,坐北朝南,楼在洞穴中,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风格独特。因建筑特色与山西恒山“悬空寺”相似,故又称作“小悬空寺”。整个建筑融入了我国南方园林建筑艺术元素,又有北方传统建筑的格局。似险实安,设计精巧,内涵丰富,实乃一绝也。这里“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可与恒山悬空寺相得益彰。
如果说,目前中国丧葬习俗留下的奇观,当数长江小三峡的崖葬悬棺为最。在长江三峡的中段巫峡,有一条支流大宁河,河上有一处三段相连的狭谷,称为小三峡。峡谷两测山势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在离岩底大宁河面约百米高的绝壁缝隙里,几具经风雨浸蚀、铁灰色的棺木,安然静躺在山崖与河道平行的天然岩石层理缝隙中,任脚下河水三千年潺潺而过。如今,崖穴、崖壁上的棺木仍隐约可见,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一大奇观。“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宋人王文卿对大宁河小三峡悬棺不住感叹;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如果说,这里的悬棺群以200多具的规模在数量上稳居全国第一,而晋北宁武境内的石门悬棺景区则因包含了栈道、崖缝、桩崖、悬吊、洞穴等多种类型,在品种上当名列华夏第一、北方第一。
沿石门山栈道有一处被称为“天然雕塑走廊”的山崖,保留着数十处崖葬遗址。这里的悬棺多悬放于坐北向南的沟谷悬崖侧壁,有的高悬于山崖之上,有的则置于崖上的洞穴之内,有的安放在凹陷进山体内的天然石豁或夹缝中,有的则是存放在现成的山洞内,洞口用石头垒砌封闭或以干枝遮掩。石门悬棺被专家认为是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有考古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截止2023年3月,全国已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数目庞大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传承发展了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这些传统村落使中华千年农耕文明彰显出新时代的魅力和风采。
如果说,中华大地上的传统村落各具特色的话,那么晋北宁武涔山境内的悬空村,是华北地区独一无二的“空中楼阁,天上人家”村落!
太行山里藏着最危险的郭亮村,悬挂着惊人的挂壁公路。固然太行山景观丰富众多,然而,在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深处,浓密葱茏的林海之中,这个古老神奇的悬空村有着足以与之媲美的景观。这里由三个距离相近且均建立在悬崖绝壁上的悬空村落,村落里的居民还与明代皇家后裔挂上了钩,成为山水奇景、人文景观合二为一的旅游胜地。
... ...
太行山有最危险的村庄郭亮村,山西的宁武县有最傲娇的村庄——悬空村;太行山有最惊人的挂壁公路,宁武有挂壁公路的袖珍版——悬崖栈道;应县有最古老的榫卯结构木塔,宁武却有建在百米悬崖、基下藏佛像的砖石宝塔——晓祖佛塔;恒山有闻名世界的悬空寺庙,宁武也有悬空寺的民间版——仙人洞;长江小三峡有世人惊奇的悬棺,晋北宁武有存放形式多样的悬棺缩影版——石门悬棺。
悬空村、悬空塔佛、悬崖栈道、悬棺、悬空寺,一条山沟里,五“悬”齐聚的时候,向世人展现着说不尽的神奇、讲不完的生存之神秘。

(二)悬空村
如果你认为最危险的村庄是建在悬崖边上的,那你可能还没见识过这个村子的厉害。因为位于晋北宁武涔山清真山的这个村子不止建在悬崖边上,就连街道还是悬空的!它就是近年来引起无数专家考究兴趣、吸引省内外游客的悬空村。悬空村的周围景色在一年四季都那么诱人,生态环境原始幽静,山清水秀。因此这里也被当地人誉为“长寿村”。
悬“吊”半山的悬空村,以入云之势在向世人展示着悬崖上的天上人家的独特风貌,让人在如入仙境的体验中追忆大明王朝永乐盛世的繁荣与衰败史,回望轰轰烈烈的李自成起义和镇守宁武关城的大明三关总兵周遇吉浴血奋战的壮举,从历史画卷中感受民居、民俗的独特与神奇。

(三)悬崖栈道
或许你已经听过太多悬崖栈道,但在山西宁武城西70公里处涔山乡张家崖村西的翔凤山上,在天然雕塑大走廊内的这处悬崖栈道,有3个独一无二的特点,那就是:悬、低、古!天然形成的垂直岩壁之上,先人们凿出长长的栈道,创建年代可上溯到唐朝贞元年间。古籍记载:栈道为连通多座山峰上的寺庙而筑,原长42华里。近年修复2华里供游人参观游览。栈道在峡谷阳面的悬崖绝壁中间,对面是茫茫林海。整条栈道有的地方有一人高,有些地方必须俯下身才可爬过去,这是在别处的悬崖栈道上体验不到的另外一种情趣啊!

(四)悬空佛塔
在这里,你还可以领略百米悬崖上塔基底部藏有坐化成佛的晓祖和尚肉身泥塑佛像,还有悬空佛塔的奇险;可以聆听明末崇祯皇帝四太子朱慈炤为保命逃亡流浪、出家避难的传奇故事。在大明衰败、灭亡的风云变幻画卷中,回味“清真山上晓祖庙,塔悬僧皈佛身留。大明繁盛何处去?皇家衣冠成古丘”的苍凉;感受“对面莽莽松柏望,脚下悠悠栈道走。松涛过耳溪水鸣,云中穿洞仙境游”的惬意!

(五)悬空寺
  当你对山西恒山的悬空寺惊叹不已时,你或许对晋北宁武涔山娇小灵巧的小悬空寺的寺庙前后、绵延十几华里的悬崖栈道奇观倍感兴趣!石门悬崖栈道上的两山之间,还有长长的吊桥连接可以人行通过,走在上面,可谓是步步惊心。
悬空寺是唐代修筑的一座佛教寺庙,整座寺庙凌空悬挂于山间崖壁之上、崖穴凹处,下部仅有十六根木桩支撑、托起,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从而使悬空寺外貌惊险,奇特、壮观,曾被当地人称作“仙人洞”。整个寺庙的顶部是延伸到崖穴外的屋檐,穴居在崖穴的建筑部分,根本不会被淋到雨水,裸露在崖穴外部的一半建筑,全部在顶端屋檐的遮盖之下,翘起的屋檐犹如撑起的一把巨伞佑避着寺庙的每一处,以至于千百年来巍然屹立在悬崖之上。

(六)石门悬棺
在山西一些些地区,古人有崖葬的习惯,这代表着他们的习俗与信仰,宁武涔山小石门村的“悬棺、悬空寺”景区,则为我们展示了神秘地崖葬风俗。考古专家认为,这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据目前考证,涔山悬空寺修筑年代比建于北魏晚期的恒山悬空寺要晚一个多世纪;而比建于元代的云南昆明悬空寺,要早六个世纪左右。
然而,涔山悬空寺传说中的寺庙建筑和相关故事可追溯到唐朝。石门山沟里悬空寺对面的松柏苍翠之大山林里的“刘金定”墓葬,以及小石门村外1华里处的“朝阳洞”“金安寺”(也叫金莲寺)的传说,都与唐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地百姓传闻,樊梨花在宁武二马营扎寨时,专程发兵,欲为民除害、剿灭在金莲寺祸害民众的“陀头和尚”,金安寺和尚惊恐之下将自己和整个寺庙毁于一把大火,而据此村后1华里的悬空寺和尚替民众祈福则安然无恙。在学者的考证未形成最后的定论之前,有谁能否定这里的“两悬”对研究中国的悬棺文化和丧葬风俗有很大意义!这在包括民俗、葬俗在内的若干古代文化领域,以及不同民族间的异地民俗文化交流融汇积淀等方面,显然都有着更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镶嵌在几十米垂直高度之崖穴里被称作“小悬空寺”的唐代(暂用当地百姓传说的建筑时间)佛教建筑——仙人洞寺庙,在千年的历史的沿革中以其精巧绝伦的独特建筑风格展示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悬空寺庙为中心,向东西方各自延伸出去的几百米悬崖栈道和隧洞,在向用当代愚公精神开凿出的少有的现代挂壁公路发出相媲美的挑战:你展示现代人的坚韧不拔毅力,我展示古老文明的智慧绝唱!
千年栈道半空生,百米悬崖古刹横。
攀岩登梯跨吊桥,观寺穿洞探古今。
极目远眺林幽碧,凭栏思望史衰盛。
惊叹临空建寺庙,绝唱智慧万古流!
隐藏在“石门”山沟里,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悬崖上的几十具悬棺,在风雨沧桑中以苍老斑驳的容颜,引发人们追思远古的风俗、探索崖葬难解之谜的好奇,人们在与长江小山峡悬棺相提并论的同时,惊叹南北风俗文化的异同,在认购华夏文明的大同!
管涔山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纵深,海拔二三千米以上。因此,古人选择管涔山为悬棺葬址的地理依据,就是古人对大山的崇拜。而将棺木置放在悬崖之上,也许就是这种崇拜意念的具象化。

(七)“五悬的吟唱
同处在清真山的“悬空佛塔”“悬崖栈道”与“悬空村”(“三悬”),都在百米高的悬崖之上,东西相距5华里,都与大明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明王朝的皇家大多丧葬在今北京十三陵,为数不多皇家后代,逝后葬在异乡,没能与他们的先辈同处一处,共享同一陵墓的“团聚”,在千里之遥诉说着亡国的痛楚与相思之苦!唯有暗中保护皇家四太子的忠义之士的后裔,用栈道传送着永恒的牵挂,谱写下了不朽的衷心赤胆华章!
距悬空村14华里的石门山悬空寺与悬棺(“两悬”),同处在幽深的涔山石门山深沟里的悬崖上。它们与附近张家崖的悬空佛塔、悬崖栈道,有着相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或许由于同宗、同源、同俗,造就了相同的古悬崖栈道、寺庙,共同彰显着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宁武文化。
当同一个山系、同一条山沟,相距都不足十华里的五“悬”相聚的时候,管涔山下的这条山沟里沸腾、喧闹了起来。远古的传说,秀美的山川自然风景,独特的民居,悬空的佛教寺庙建筑,康养生态环境,淳朴的民风,繁华的旅游,现代气息颇浓的文旅,使这里成为闻名三晋的旅游避暑圣地!
自古以来,山西宁武都是人杰地灵之地,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是无数游客喜爱的胜地之一。宁武这块古老的土地处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交汇处,境内西北部与神池县毗邻的涔山乡的这条小山沟里,竟然有“悬空村”“悬崖栈道”“悬空佛塔”“悬棺”“悬空寺”。一沟之内五“悬”聚齐,集南北山川河谷、密林悬崖奇景于一起,不能不说是宁武先民留给后人的旷世奇观。
这真是:
巍巍管涔披锦缎,涛涛汾水润晋川。
造化神秀钟奇胜,山乡迷幻醉春烟。
一沟揽胜古今望,五悬聚宾胸胆酣。
更喜怡情还谜探,仙客惊慕争下凡。

作者简介

刘二龙,中学高级教师,宁武县作家协会联合党支部书记、秘书长兼编辑部副主任。编著有《中华民族十大传统节日》《走近宁武》《宁武古关金融文化略》《为素质教育奠基》(第一二卷)等十几本书册及师生征文获奖作品专辑若干。

编委会主任:付彦云

编委会副主任:刘二龙

公众号主编:刘强

本期审核:游新生

欢迎申请加入宁武县作家协会!

加微信NW20192020

相关内容

文章评论

表情

共 0 条评论,查看全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