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强龙不压地头蛇。
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
温柔敦厚的中国人,深知出门不易,所以中国游客,99%都是温善可亲的。
到西安,看不见兵,看不见马,看不见俑,认了;到泰山,堵在半山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认了;到黄鹤楼,被挤得逃走都找不到出口,认了。
所以,贵州安顺事件,是小概率事件:
8月15日,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景区夜场灯光表演,游客称近两千人排队检票进入,20多个检票口仅开了3个,大批游客强行翻越闸机进入景区。
这个事件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游客,开始说“不”!
二
引用一段关于旅游的阐述:
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消费需求。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群,核心是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形式,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
某景区,游客在厕所过夜;某景区,多名女游客冲进男厕所。当厕所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旅游哪里还有尊严可言?哪里还有愉悦可言?
三
一趟旅游,时间没了,银子没了,想要的体验和享受也没有。出门旅游,就是花钱买罪受——这句话并不是矫情,而是实情。
五月归来怨五岳,黄山回来怨黄山。
怨谁?怨游客自己吗?干嘛不好好在家呆着?干嘛非得挤破了脑袋看人家屁股、看得热汗直流?难道有人绑架了你、控制了你的手?
这是甩锅。
大数据的运用不是已经游刃有余吗?景区游客容纳量不是一清二楚吗?景区门票预售不是可以一览无余吗?1个小时之内,一座楼最多可以允许多少人登楼,主管部门非得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全国5A级景区,一律实行提前7天网上预售票,并将每天的售票信息明明白白地向全国向全世界公布——这就是从源头上控制了人满为患。
如果,现在我看到千里之外的长城,一周之后的8月23号票已经卖完,人已经爆满,我绝对不去。
有不信邪的,非得去,去了之后必须让他后悔——没有电子票,天王老子都进不去。
四
8月6号,中伏第17天,上午11点,武汉黄鹤楼。老人的咳嗽,小孩的叫喊,此起彼伏的埋怨,充斥在汗气、呼吸、灰尘共同组成的空气里。人潮沉重,一步一步,从一楼挪向二楼。高温、胸闷、烦躁,考验着每一个游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唉,此地空余黄鹤楼。
一个老太太,挣命式地,伸长了脖子,伸长了胳膊,为前面的孙子扇扇子。看着她疲倦枯萎的样子,我担心她受不了这酷热,突然倒下。
暑假,不知有多少家庭,扶老携幼,加入旅游大军,奔向诗和远方,收获累和桑拿?